作者:华安 文章来源:微信公众号 点击数:73 更新时间:25-09-29
9月27日21点40分,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发生一起校园内交通事故,致一名18岁大一新生死亡、另一名学生受伤。据现场目击者描述,事发地点位于宿舍区附近内部道路,肇事车辆为校内教师驾驶的轿车。该事件引发公众对校园交通安全及应急救护能力的广泛关注。
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,交通事故已成为全球5-29岁人群主要死因之一。
事实上,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伤亡人数超27万,其中30%的死亡因现场急救不当导致。
校园作为人员密集区域,师生掌握基础急救技能具有特殊意义——当专业医疗人员到达前,及时有效的现场处置可显著提升伤者生存率。
面对急救现场,保持冷静并快速评估环境安全是首要步骤。
首先需观察周围是否有车辆失控、燃油泄漏或电线坠落等二次伤害风险,存在危险时切不可贸然上前施救。
同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,并清晰说明事故地点、现场情况。
对于现场伤者,在安全的情况下应避免随意移动其身体,尤其当怀疑脊柱损伤时,任何不当搬运及活动都可能导致不可逆的神经损伤。若伤者被卡在车内,需等待专业救援人员使用器械破拆,切不可强行拽出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校园等封闭环境中,还需协调安保人员维持现场秩序,为急救车辆开辟通道。这些措施能有效避免因慌乱导致的救援延误或次生伤害,为后续专业救治争取宝贵时间。
在确认伤者生命体征时,需遵循"评估-呼救-处置"的优先级顺序。首先拍打肩膀并询问,判断有无反应。若无反应则立即检查呼吸和脉搏,对无呼吸心跳者立即实施心肺复苏。
对于有外出血伤者,应及时止血,用干净材料直接压迫伤口,如有必要正确使用止血带。
如遇伤者呕吐,应将其置于复原体位,同时持续监测伤员反应。
校园作为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,其交通事故预防与急救能力建设需要多维度协同推进。建议校方在宿舍区、食堂周边等事故高发路段增设减速带和反光警示牌,同时将急救技能培训纳入新生必修课。
此外,校医院应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(AED)等专业设备,并在显眼位置张贴急救流程图。
个人层面,建议在手机中保存校园急救电话和最近医疗点位置,随身携带小型急救包(含止血带、无菌敷料等)。
当不幸成为事故目击者时,请牢记:您的冷静判断和规范操作,可能成为伤者生命延续的关键支撑。
上一篇: 急救挽生命
下一篇: 16分钟:深圳的两场生死救援